“我们都是从乌沙市来的,坐了一天的车了,现在才到这里。”
乌沙市也是属于安省辖下的一个市,离这陈惠村还挺远的,他们三个中途还转了一次大巴车,这才到了青玉县,今天晚上十点多,才到的陈惠村。
说实话,坐了这么久的车,他们早就累的不行了,如果有那个倒头就睡的条件,他们一定不会犹豫,可不行,等会儿他们还得铺床。
“听你这么一说,我想起了当初我来的时候,也是坐了很久的车,累的不行......”
她们这边的谈话,唐颖插不进去,也没想过要插进去,更没想过要与新来的女知青交好,她有秦溪这个好友就够了。
她跟秦溪的友谊,已经发展到十分深厚的地步了,两人是一起来的,性格十分合拍,各方面都很契合,她一直都觉得她们两个成为朋友,简直是天作之合,再没有谁能比秦溪更跟她合拍的了。
旁边何远跟许州许牧两兄弟,聊的倒是蛮好的,主要是何远在跟他们介绍知青点的一些基本情况。
说实话,自从杨建华搬出去了后,知青点直接就成为一盘散沙了,你干你的,我干我的,除了住在一起,别的基本上没什么交集了。
哦,对了,村里划给知青点的菜园子,被他们分开了,之前是分成了三份,现在要分成六份了,别的不说,葱姜蒜辣椒之类的小菜,还是需要自己种点用来吃的。
唐颖坐在何远的身边,不说话,静静的观察着新来的知青,从一些小细节上面,可以推测出这人的性格,以及处事方式。
也不是不困不想睡,可她住的是多人寝,只要有一个没睡,在持续性的发出悉悉索索的动静,其他人自然是没得睡的。
第208章 春耕
新知青的到来,在村里掀起了一阵涟漪,不过很快就被新的消息给盖过去了。
村里什么都缺,唯独不缺的各种八卦,一些捕风捉影的消息,被一些人说的是有鼻子有眼的。
添油加醋,煽风点火,被他们运用的是炉火纯青,这村口的消息,是一天一变,看的人是应接不暇,就两字,刺激。
造谣者如果惹到那些脾气暴,不怕事的,是会被人抡着板凳或者是大棒子追打的,运气好跑掉了,下次不嘴贱就是了,运气不好没跑掉的,身上被打的青青紫紫的,那是活该,接下来半个月,村里的谈资就是他们两个的交锋了。
在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的陈惠村,这村口的情报交流站就是一些人最大的精神食粮来源,每天就靠这的消息打发无趣的生活了。
转眼间,又是一个月,春耕来临。
之前还每天聚在村口说说笑笑那群老娘们,也都一个个下了地。
去年秋收一结束,村里的旱地就被村民用锄头翻了一遍,如果冬天的雪下的大,冰结的厚,持续时间长,那些藏在土里面过冬的虫子就有可能被冻死。
在没有农药打虫的时代,这是最为朴素的杀虫方式了。
至于村里的水田,全都灌满了水,村里的五头老黄牛已经蓄势以待了,至于去年生下来的两头小牛犊,还太小了,连鼻绳都还没穿,还耕不了地。
陈惠村的牛,在这附近的十来个村子里,已经不算少了,所以,他们村春耕的压力远比别的村小。
像一些牛特别少的村子,村里的青壮,是要轮流下地犁田的,这个活计特别辛苦,身体不好,力气不大的人还干不了。
用来育苗的稻田自然是最先犁的,等这些田犁好,时间也来到了三月初,种子也已经泡上了,泡个两三天的时间,等稻种发芽了,就能撒在被扫的十分平整的田块里了,这些田块还用竹架子罩住了,外面盖着稻草,相当于给稻田扣了一个大棚。
这个村民自制的,为了防寒保暖,增加温度与湿度,为育苗创造良好条件。
育秧苗需要花费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,也就是说,四月中旬的时候,村里就能插秧了。
春耕的时候,所有人都忙了起来,每一块水田的边缘位置,都需要村民检查修整,一些垮掉漏水的地方,需要用泥巴来修补,田埂上的野草野菜需要拔掉,不能吃的野草直接扔水田里,用来堆肥。
一些长的太过茂盛,挡了田地阳光的灌木丛或者是特别高大的芦苇,都需要砍掉,掘根的那种。
秦溪跟唐颖被分到了同一组干活,两人现在每天干的活,就是拔草,地里长满了荠菜蒲公英灰灰菜野辣椒胡葱之类的野菜,还有野草,这些草会跟地里的作物抢地里面的养分,需要拔掉。
野菜是能带回去自己吃的,拔草这项活计虽然工分不是很多,干满一天才五个工分,可有额外收获啊!而且不累人,顶多也就腰酸背痛外加腿疼罢了。
这是针对以前没怎么下过地的秦溪来说的,去年她虽然经常性的钻林子,可跟现在机械的蹲着或者是弯腰拔草不一样。
再说,毕竟养了一个冬天了,身子骨有些倦怠了,这干了活回去后,是真的一点都不想动了,还是动根手指头都嫌累的那种。